来源:中国经营报
工薪族炒股应以稳健为主,选择业绩稳定、分红良好的蓝筹股或行业龙头股。这些股票波动较小,风险相对较低。
本报记者 秦枭 北京报道
2024 年,AI 席卷各行各业,也赋予了基础智能眼镜全新的生命力,使其不再局限于听音乐、打电话等功能,而是具备了多模态交互、个性信息处理的能力。尤其是在Meta与雷朋的合作推出Ray-Ban Meta眼镜后,AI眼镜在全球掀起了新的AI硬件浪潮。
第三方调研机构IDC的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同比增长了200%以上。与此同时,全球各厂商也在加速布局AI眼镜。Meta宣布即将在9月份举办的“Connect大会”上发布新款AI眼镜,苹果、谷歌、三星和亚马逊等科技巨头也纷纷传出布局AI眼镜的消息。国内亦然,AR眼镜厂商雷鸟创新与博士眼镜成立合资公司,欲打造中国版的“RayBan-Meta”。
雷鸟创新创始人兼CEO李宏伟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AI 眼镜首先必须是一款佩戴舒适、可靠的眼镜,其次才是一款具备 AI 功能的智能设备。对于 AI 眼镜这一全新的品类而言,科技企业与专业眼镜验配终端的合资模式是推动其快速发展的关键要素。
中国版“RayBan-Meta”
AI眼镜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但市场将其归纳为在传统近视眼镜、老花镜、太阳镜等基础上,融入了人工智能技术的眼镜。与AR眼镜不同,人工智能眼镜从侧重于虚拟与现实融合,转为侧重于利用AI增强语音交互功能。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鹏表示,相较于传统AR眼镜,AI眼镜在多个方面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这些优势不仅体现了技术的革新,也标志着用户体验的全新提升。AI眼镜通过集成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超越了传统AR眼镜的局限性,为用户提供了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的服务。
2021年9月,Meta与雷朋在2021年9月便开始了对AI眼镜的尝试,双方联名推出了初代智能眼镜Ray-Ban Stories,但截止到2023年2月仅售出了约30万副。不过,2023年9月,双方的第二代联名产品Ray-Ban Meta亮相,迅速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根据IDC的数据,2023年第四季度和2024年第一季度,Ray-Ban Meta出货量分别达36万台、10万台;截至2024年第二季度,该产品的出货量已经超过了100万台,预计2024 年全年出货量有望超过150万台。
轩睿基金总经理盖宏表示,相较于第一代产品,Ray-Ban Meta与日常的眼镜无异,在功能方面集成了Meta AI,可以实现语言交互,在解决用户佩戴舒适度痛点的同时,也满足了广泛用于室内外日常场景的需求。与此同时,在AI终端相对匮乏的情况下,Ray-Ban Meta也正适宜地押中了AI的风口。
Meta创始人兼CEO马克·扎克伯格认为,将来售价在300美元左右的AI眼镜将成为爆款,可能吸引数千万甚至上亿的消费者。
除Meta外,其他厂商也蠢蠢欲动,苹果、谷歌、三星和亚马逊等科技巨头布局AI眼镜的消息不胫而走。国内方面,小米、华为、魅族等厂商均发布了AI眼镜。
此前,华为与GENTLE MONSTER联名推出了音频眼镜,韶音也推出了运动太阳智能眼镜。近期,华为最新的智能眼镜2和小米米家音频眼镜也相继上市。值得注意的是,罗永浩此前在直播中也透露,其创立的细红线将于 9 月正式推出两款新品,行业普遍猜测,将是AI音频眼镜。
王鹏表示,从当前的市场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来看,AI眼镜市场正在迅速崛起,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并且已经处于一个新的风口上。Meta的发布计划标志着AI眼镜的商业化进程正在加速,而其他科技巨头的介入则进一步提升了市场的热度。
作为AR眼镜“四小龙”之一的雷鸟创新,选择了和Meta相似的路线,与知名的传统眼镜厂商博士眼镜成立合资公司,欲打造中国版“RayBan-Meta”。
事实上,雷鸟创新与博士眼镜的合作由来已久。2022 年,雷鸟创新便与博士眼镜成立了联合实验室。此后,博士眼镜更是参投了雷鸟创新首轮融资。
对于此次合作,李宏伟指出,一家新兴科技公司想要制造佩戴极为舒适的智能眼镜,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而两家公司的合作有望打造出一个真正舒适、无限接近普通眼镜的产品。更为重要的是,博士眼镜的加入,会让消费者更加相信其产品品质。
瞄准7亿潜在用户
AI 眼镜作为可穿戴设备,在低成本的同时为消费者带来更高效率,市场空间巨大。
博士眼镜 COO 夏冰表示,科技企业与传统眼镜厂商的经验相融合,才能真正为用户提供最佳体验。中国近视人口近 7 亿,智能眼镜的目标用户近视比例会更高,专业眼镜验配终端在智能眼镜大潮中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华福证券指出,随着显示单元加入AI智能眼镜,模型能力不断迭代,以及各个厂商在AI+AR眼镜的场景上不断探索,未来AI+AR眼镜有望跑通效率提升类场景,向消费级放量,并在短期实现百万台出货量、中期实现千万台出货量的目标。
虽然市场空间巨大,但眼镜的AI智能化并非简单的技术叠加,其背后是传统眼镜与新技术的深度融合。一方面,AI 眼镜需要在紧凑的眼镜结构中集成麦克风、扬声器、芯片和电池等元器件和智能化能力,其背后离不开科技企业的技术支持。
另一方面,AI 眼镜的本体是一副眼镜,其佩戴体验、光度管理以及矫正效果均受用户的脸型和使用场景差异的影响,需进行个性化的定制;同时,AI眼镜还融合了众多电子元器件以保障不同场景的使用需求,镜架和镜片均需要进行相应的优化。
在李宏伟看来,“我觉得现在外界对AI眼镜的关注是有一些的,市场上的声音也有,但是大家没有把这件事情更底层的关键问题说清楚。大家看到了一个新产品可能会成功,或者有一些成功的例子,然后大家就一窝蜂地去做、去关注。但核心是怎么做才能成功。”
李宏伟认为:“AI眼镜首先必须是一款佩戴舒适、可靠的眼镜,其次才是一款具备AI 功能的智能设备。这个产品的逻辑跟AR眼镜其实不完全一样,AR眼镜中‘眼镜’与‘智能化’的权重可能是 5∶5。但在AI眼镜中,前者的权重要远高于后者,先解决用户对于‘眼镜’本身的需求,其次再加入AI以及智能化的模块。”
夏冰表示:“从我们的视角来看,智能眼镜首先应是一副眼镜,外观和传统眼镜接近,舒适度高,然后在原有眼镜功能的基础上做加法。雷鸟创新可以更加专注地聚焦在智能产品的‘智能’化研发及优化,眼镜的美学装饰功能以及视光专业功能的实现,都是由传统眼镜企业来完成的。我们认为这也是Meta即使拥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技术能力,依然选择和雷鸟合作推出AI眼镜产品的原因之一。”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责任编辑:李桐 专业股票配资论坛